企业邮箱
浅析大数据环境下注册会计师审计取证模式研究
信息发布:网站管理员       发布日期:2022-12-31       浏览量:740      

浅析大数据环境下注册会计师审计取证模式研究

审计六部  郭志坚


随着大数据技术在我国迅猛发展,其对审计环境产生影响十分显著。而审计环境的变化则推动着审计技术方法的改进,本文仅从分析传统取证模式的不足入手,对比研究大数据审计取证的优势。注册会计师应改变基于被审计单位本身及进行查证及分析的模式,建立一种以海量数据为基础、以大数据与审计专业活动协同的大数据审计取证模式。

一、大数据环境为社会审计带来的机遇

(一)更广泛的数据覆盖

传统审计中,审计人员只能根据一些容易获取的数据执行分析程序,尤其关注账簿信息和财务报表信息。一方面,由于数据数量的局限性导致注册会计师无法全面掌握被审计单位情况;另一方面,由于信息可靠性所限,审计人员无法判断有限的信息是否反应了企业真实经营情况;因而面临的风险也大大增加。相反,大数据可以弥补这一缺陷,它能汇集各个企业、行业以及部门等的数据,更多的数据来源能为审计工作提供更广泛的线索与证据,缓解了信息不对称,为审计工作提供更好的基础。

(二)更精准的数据分析

大数据分析提升了审计线索发现的能力。海量的审级数据可以通过新型的处理模式轻松的进行转换与运用,注册会计师可以从大量的数据中通过算法挖掘出隐藏于其中的重要信息,再通过对数据的分析,迅速准确地发现异常数据,有助于寻找审计疑点,使审计工作更有针对性,大大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

(三)更及时的数据处理

随着数据处理量的爆炸式增长,传统的“批处理”方式逐渐被实时“流处理”所代替,审计人员可以快速获得邮价值的信息并及时进行分析。促进审计从一种经济监督工具向一种提供经济效益工具的转换。

二、大数据审计取证模式的特点

(一)改变基于被审计单位本身进行查证及分析的审计取证模式

在大数据环境下,数据、信息充分共享。在整个审计流程中,注册会计师在合理的权限下,可以从多个渠道获取所需资源,尤其是从行业数据平台、关联企业数据平台等外部渠道获取相关信息,此时审计活动不再依赖于被审计单位内部信息及其内部控制,广泛的信息来源以及多样的内容使得注会于被审计单位之间信息不对称性减弱,审计风险大大降低。

(二)尝试跟踪审计,实时监控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

在建立了大数据与审计的交互后,可以更进一步地积极尝试互联网审计,通过搭建互联网个跟踪平台,探索新的审计监督机制。将数据进行跨环节、跨领域、跨市场的关联,让审计渗透进经济活动的全流程,推动审计从事后审计转变为事前和事中审计,从静态分析转变为动态跟踪,在提高审计效率的同时防范审计风险,进一步满足社会需求。

三、重建审计风险模型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认为,审计风险等于重大错报风险与检查风险的乘积,虽然此模型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大数据环境下,有必要根据新的审计取证模式重建一套适宜的审计风险模型。从信息学的角度看,审计就是将原始数据转化为审计信息的一个过程,在此过程中经历了数据收集、传递、解释以及做出相关推论等步骤,由于其他因素的影响,这个过程并非准确无误。从这个方面思考,及可建立一种新的审计模型,即:

审计风险=数据获取风险*数据解释风险*数据推断风险

数据获取风险包括从数据搜集到储存之间可能产生的风险,主要包括数据收集不全面即取证不足风险、数据传递中可能发生的风险;数据解释风险指注册会计师对取得的数据解释发生偏差或错误的可能性。以原来的风险导向审计模型视角看,新的审计风险模型更多的考虑了注册会计师的检查风险,而忽略了被审计单位的重大错报风险,这是因为大数据审计取证模式不再基于被审计单位本身及进行查证和分析,不在过度依赖于企业内部所提供的或暗含的信息,迎合了新的审计取证模式需求。






审计六部  郭志坚

相关信息